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方中sir」的啓示

猶記得電影<新紮師妹>經典一幕:飾演警察的許紹雄因在行動中不慎洩露自己的身份,唯有硬著頭皮自稱真名為「方中sir」;誰知周聰飾演傻氣但過氣的有錢黑幫則虛心地說自己孤陋寡聞,請教許紹雄「方中sir」的 “sir” 之中文是怎樣寫。許紹雄將錯就錯,亂寫一通胡混過關,周聰卻信以為真,謙稱「真是活到老,學到老!」

以上電影情節雖然搞笑又荒謬,可是在職場上,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理應由畢業生到行政總裁也是必需的:當然若你是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學習的方法和途徑一定是最簡單、直接- 因為你根本是一張白紙,人們已一般假設你甚麼都不曉,而你也不用如中高層們般往往要以暗地裡惡補知識或扮識 challenge 下屬迫他們做presentation 來變相「學習」。因此能夠在完全無包袱下不恥下問,可說是年輕人的專利。

當然知識是能從工作經驗中累積,但我發現吊跪的是:經驗既可以是知識之泉源,也可以是學習新知識甚至是步向成功的屏障。

以小弟的獵頭行業為例:縱使入行門檻不高,作為管理管,我們請人最理想的策略往往是從行業A 找一個有興趣當獵頭顧問的人回來並替行業A 的客戶進行招聘;這樣做的好處是他們對行業已有一定認識,又有一定人脈,和求職者及客户也較容易溝通(speak the same language)。

好不容易,小弟半年前左右從某大IT 公司中請了一個之前做sales & marketing 的專家回來,滿心歡喜的心想他的銷售技巧、知識和網絡應可幫助團隊開拓IT 公司的新客源和 IT 求職者,實行「以夷制夷」。

畢竟他是從一個行業跳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行業,工作模式和方法也要作出一些調整,可是最终他過去的經驗卻令他有太多既定的看法和假設,成為了他工作和求知的絆腳石,亦成為了小弟苦惱的泉源……

以下是他的一些「高見」:

·         「我在公司B 工作過,不喜歡他們的企業文化!又出手低…… 還是不要碰這間公司了!」(英諺語有云: One's poison is another’s meat;要是有一兩人主觀說不好的公司我們就不做生意,獵頭公司可「執笠」了!)

·         「我有認識的人在這公司做!知道他們不請人,不用打給他們找生意了」(結果,原來他認識的人只是那公司的「蝦蟆」,只知表面不太知決策者的盤算,而當我和他們的決策者通電後得知他們原來真的打算聘請的)

·         「這個candidate 的履歷全是大公司- 一定不會有興趣做 new setup! 不要打給人了!」(一試之下,原來這candidate 正因不想再受大公司辨公室政治憤而離職,start-up 公司正合口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個職場人士的相關工作經驗往往是求職或升職時的「吸金絕殺」,但以上同事的行徑令我體會到原來這也可以是「負資產」- 經驗反令員工的思想困在框架中,可是如獵頭或其它銷售行業有時所需的卻是那種不顧一切橫衝直撞的「大無畏」精神呢!

因此,作為管理層,在聘請有相關經驗的專才回來後,也應替他們不斷的作好思想上的準備和調整,要他們 learn to un-learn;亦可考慮在團隊中多大膽重用一些無甚相關經驗者以激活和挑戰一些既定工作和思考模式以達至平衡。


而作為員工,或許我們也該多學習上述電影中的周聰般保持好奇心,凡事虛心地多加求證,查問到篤…… 在這日新月異的世界裡,或許有一天「方中sir」真的可以用全中文寫出來呢!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自以為有的領袖魅力

雖云行行出狀元,可是從事獵頭行業多年,不得不承認某些工種的晉升機會是比較多和快的- 最簡單如一間公司的銷售部普遍升官發財的機會必較其他部門多- 畢竟替公司賺錢的成果是最顯而易見,cash is king 是王道吧!

獵頭行業亦是以業績主導,因此只要顧問夠勤力夠搏殺,再加上小聰明和運氣,晉升的速度是可以很快的。因此若閣下是求職者的話,便不難發現一些獵頭顧問看似乳臭未乾但已背著Manager Director 的名銜……

Gaylord 正是小弟公司中其中一個最年輕的Manager - 為人膚淺,但口甜舌滑,懂「走精面」、喜說三道四,什麼好事都扣在自己頭上take credit 炫耀一番。基於業績不俗,又看似得某些老闆歡心,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因獵頭公司的流失率頗高)他扶搖直上短時間内成為Manager, 並經常跨口指自己很快會更上一層樓晉升Associate Director;誰知最後高層決定在外空降一位Associate Director - 好夢落空,Gaylord 自然不是味兒……

「他們空降一個Associate Director 下來我就一定不服啦!我一拍枱起身走…… 哈,我估我的團隊有至少一半人跟著我走啊!」Gaylord 在一次Happy Hour 中不忿地說著,但似乎這次「挫折」没有令他的口氣減退。「我隊中的肥Fred 對我說我去那裡他都跟隨;還有Kenny 也說過只有我才能激發他進步,說我是真心對他好的……

驟耳一聽,要是對話是真的,我會覺得就算有人「兜囗兜面」對我說這些東西,也會「毛管戙」,但他卻信以為真的娓娓道來。最令我替他悲哀的是:他的肥Fred Kenny 在他背後說的正是相反:「經常只懂扮大佬」「什麼都不會做,只懂拿著咖啡指手劃腳」,又向同事們訴說自己仍留在公司純是因為公司的資料庫和網絡強勁,不然不會忍他。

當然,既然他最近好夢成空,又卻自信過人,告訴他真相尤如打落水狗,亦可能令他覺得我嫉忌有人對他說出「感性宣言」。再者,我亦無義務「教精」他 - 與其吃力不討好,倒不如歎一口涼氣,一笑置之頹說聲「講呢啲!飲杯吧!

Gaylord 的對話,令我深感作為一個管理層,職位越高,就越難聽到真心話;當你聽到的大部分都是奉誠的違心說話時,人自然會容易飄飄然,亦會不其然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領袖魅力。因此,某程度上管理層是更需要獨立思考和自我質疑及否定 - 因團隊的完整和成功是受很多因素主宰著,管理層往往只是享受/承受結果的人。


可是看著Gaylord 這種年少得志的「臭寸仔」,頭已大又豈會有這種危機感呢?真的希望Gaylord 說好的和公司攤牌拍枱起身走只是惱羞成怒下的一時戲言,否則他拉隊走的美夢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及<主場新聞>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結果主導戰術成敗

當小弟下筆時,今屆世界杯已曲終人散。不少人將焦點放在球星、賽果或比賽過程身上。作為一個球迷,我倒有興趣從領隊們的細節上品評他們給予我們在職場管理學的一些啓示。

即將加盟曼聯的荷蘭雲高爾在揭幕戰因傳媒賽後指的「針對性」排陣(久違了的5-3-2)痛宰衞冕的西班牙,又在十六強换入亨特拿使其完場前交出一入球一助功反勝墨西哥,再在八強最後换入告魯爾勇救十二碼擒哥斯達黎加晉級- 而他亦被吹捧為「戰術大師」。

可是小弟認為三場比賽皆有幸運成分,蠃了又真的全是他調動的功勞嗎?成王敗寇,人們說他是神也可以;小弟反覺得他最聰明的地方是他懂得在風險有限的「賭博」中下注 - 因他作調動時已是在「無嘢好輸」(nothing to lose )地步:如對墨西哥時,换入亨特拿時已落後後一球又差不多完場;就算亨特拿落場無料到,也不會有什麼爭議 - 概因被換出的雲佩斯在整場比賽也是無料到。

又例如,在對哥斯達黎加時,十二碼向來是講運氣的 - 從來人們只會怪射失十二碼的球員,而不會怪守門員救不到十二碼(而守門員正常也有數次機會救十二碼);所以他一方面作出大膽改變固然是想收拾殘局;但另一方面他基本上也把自己的形象和名譽立於近乎不敗之地-現在客觀的結果更令他盡情攞彩take credit,除笨有精,赢盡掌聲 -絕對是個人和團隊雙贏局面之聰明決定!

比起雲高爾的鐵腕强勢,阿根廷領隊沙比拿似是那種和球員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和毫無架子的領隊(從他那看見馬斯查蘭奴撞暈後露出心同感受的那痛苦的表情可見一斑)。從在球場上的動態來看,他似是一個頗為滑稽諧趣的人,以致傳媒認為他在隊中無甚威嚴,比如拿維斯在他發指令時公然對他射水,又在訓練時扮他看見球員錯失機會時往後跌的「經典一幕」取笑一番;甚至有傳阿根廷第一場在半場後變陣4-3-3 是隊長美斯的主意……

可是就我的角度而言,當他手執當代球王美斯這皇牌,由Day 1 開始已是決定以他為核心- 若這大方向大家也不會否定的話,那戰術上盡量配美斯的想法和需要確是無可厚非。

至於射水事件,你可看到沙比拿被射水後可若無其事地繼續展述戰略,足見他不拘小節,亦對拿維斯往後加以重用;在回應傳媒有關美斯和拿維斯等人時,他也輕描淡寫地不看作甚麼一回事並加以保護他們以淡化事件(如他稱和美斯常作交流互相尊重,又說拿維斯愛開玩笑)。事實上,阿根廷本來已人才濟濟,又有美斯可「打十個」,其實只要確保團隊團結一致(所以他在大事大非上也能果斷地棄用麻煩友迪維斯),並加強球隊向來攻強守弱的意識便行,不需太多刻意的調整或大動作。沙比拿的「無為」其實正是無招勝有招,而阿根廷亦不知不覺走到最後才僅負德國。

因此雖然雲高爾和沙比拿的管理風格和哲學南轅北轍,但上述雲帥刻意巧妙地替自己營造的「高深莫測」以及沙帥有意無意流露的「大智若愚」,也可說是值得職場管理層細味的兩種門派。當然,無論作為(準)管理層的你偏好那一個門派也好,那也是没有絕對的對與錯 - 畢竟在這人人輸打贏要的現實和殘酷的世界裡,做同一樣事情在不同的結果下也可被看成極好/壞的東西。


 就正如桂神名句: 「入就係好波,唔入就係屎波」- 如何多加解釋論述也好,一切也是結果主導(result-oriented)的。

*文章亦刊於<蘋果日報>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放長假的藝術

打工仔放長假本是平常事,但在如「獵頭」般以業績主導的銷售行業裡,「放長假」頓變為一種藝術……

「你想放長假?好呀,去哪裏遊玩呀?但……」高層Y 此等先甜後苦的「xxx good, but xxx」鬼佬式婉轉修辭句式已玩得出神入化。「但你今個月的業績如何呀?」「但你放假的時候是月尾…… 剛好是季度埋數啊!」總之他總是希望以「語言偽術」以大欺小地令同事們最後選擇不放假、縮短假期或放得內疚不安心而日後三思……

作為一個公司中層,我當然明白高層Y 的動機畢竟獵頭行業競爭激烈,時間就是金錢;雖未至手停口停,但始終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性行業,員工放假對客戶招聘過程必有延誤,生意額亦會受影響……

只是我又覺得假期是員工福利,如何運用是個人問題;再者,理論上一個盡責、進取的員工,對自己的生意理應有各自的盤算,不然那代表我們一開始請錯人吧!更何況,獵頭族日常工作壓力大,節奏又急促,「叉電」也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吧!因此在團隊不是完全真空下,只要他們放長假前交代妥當做好handover,小弟對下屬請假也不多過問的。

下屬放長假,餘下來的工作由老闆或同事跟進是常識。小弟倒發現一有趣現象:很多同事(包括一些平時表現得較懶散的)在放假期間也忽然變得熱愛工作,總愛用email whazzup 向替他們「頂更」的同事或老闆問長問短……「可否替我看看client candidate 有何觀感呢?」「Candidate 會有offer 嗎?」「我的trainee Cherie 說過今日會send shortlist client, 不知她幹了没有?」

本人對以上「異象」有以下分析:
1、他們真的對工作很上心
2、他們想刻意營造自己放假也工作的勤力形象
3、他們在放長假外遊期間有空擋(如機場transit )很無聊口痕手痕要攝時間
4、他們在工作上常被老闆指點做東做西,難得有機會「遙距控制」同事甚至老闆幫手跟進工作,一於過足老闆癮……

要是他們要跟進或提醒的是一些重要或急切的事情,那是合情合理的;但要是他們問的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我又覺得幫他們在放長假跟進的同事老闆們工作已夠繁重,没有責任為他們作「現場直播」吧!某程度上,工作的短暫脱節可說是放長假的代價- 不想脱節便不要放假吧!

「安心放假吧!有重要update 我會通知你的。」這是當放長假的同事或下屬們想我對一些瑣事作「現場直播」時我在email whazzup 的較禮貌回應。

可是,有一兩次當小弟要同時幫兩三個放長假的同事跟進時,頭昏腦脹,EQ 也相對較低。「要是你放完長假後上班後也能這麼上心和follow up 得這麼徹底,我會很開心,你的業績應比現在更好呢!」這是我對一平時工作頗"hea"的同事想我「現場直播」的半諷刺回應。「哈哈,ok! 知你很忙,辛苦你了!謝謝啊!(附送一個無意義廉價的心形圖案)」聞到火藥味,也總算她識趣地閉嘴。


當然如放長假或要求「現場直播」是你的上司,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你只能「硬食」!不過總括而言,無論是上司或下屬,放長假時理應識趣;當自己在外享樂之餘也應顧及在公司默默為你cover 的同事們,不要無謂地加重他們的工作量吧!老套地說句:Work hard play hard!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有為」=大有作為?

對「討厭政治」的人而言,他們認為在大公司打工面對的人事鬥爭是折磨;我個人則認為,食得鹹魚抵得渴 - 當你享受著大公司給予的無形光環和工作上的種種便利時,又豈會沒有這些附帶條件呢?那是整個package 來的。

其實在大公司工作再累人,當中的一些體驗是你在細公司無法體會到的。在大公司你會發現你的精力往往會耗在內鬥或服侍老闆們「造樣」、「交功課」等,而非在實務上。有一人力資源經理曾暗地裡笑言那些巨無霸的大銀行大企業通常是有四個人在做著一個人份量的工作。其餘時間呢? 正是做著上述的東西- 雖則無聊,但「學識做人」畢竟對初入職場的人也是一種試鍊。

以小弟作例子:就獵頭行業而言,小弟的公司算是略有規模和名氣的- 當中分拆著不同的小團隊,而各頭目們就是總愛互比業績、大鑼大鼓搞出一些流於「小學雞」的gimmick而顯示自己的「管理智慧」、互數不是、有什麼好人好事都立刻扣到自己頭上邀功take credit,爭寵、爭地盤,鬥過不亦樂乎 ……

當然,退一步阿Q 地看,只要你自己不是置身人事鬥爭其中,作為公司中「剝著花生等睇戲」的旁觀者,有時是挺「過癮」和富啟發性的。(當然同樣地,你吃花生看人時人們也可能吃著花生看著你……

半年前公司中某一團隊的頭目F因私事而無限期放假。「太好了!」她的團隊們那時興奮的說著。「頭目F 完全沒有盡老闆的責任!經常藉故說買咖啡、借見客為名而經常不知所踪又愛卸膊,懶得出面……

說實話,獵頭行業業績主導,寸土分秒必爭,但頭目F 則是典雅高貴的優質生活派:既與世無爭,甚麼事也愛理不理,也喜「神龍見首不見尾」;要不是年資不淺又懂得和高層打交道而尚算得寵,基本上在行業是很難立足的,所以下屬們不服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當公司宣佈她因私事放長假,團隊們都暗自高呼「明天會更好」!

之後接任她的是從公司外國分支派調過來的頭目C - 她基本上是另一個極端: 有幹勁但長期處於浮誇的hyper 狀態,人未到聲先到,什麼都要插手/口一番,說話處事武斷,又好大喜功。可是她卻因從「外國進口」而不太認識本土的市場和文化,「櫈都未坐暖」,卻已滿口strategy initiative 後,不斷點火頭。再者,他又強迫下屬改變一貫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最终令眾人疲於奔命以致不能集中精神工作,以致團隊業績大倒退,亦令隊員一個接一個跳船……  那時,諷刺地,大家竟然在說很懷念之前曾令她們不屑的頭目F !情況有如港人看見「貪曾」、「思歪」突然懷念「董伯伯」一樣: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從上述「花生騷」,本人有兩個體會:第一,作為員工,我們很容易對職場的種種感不滿。可是,那時你應該停一停,想一想:你的現況真的這麼差嗎?這個世界,永遠是「隔離飯香」的;在任何情形下,少些怨氣,多些正能量對自己在職場的形象或自己的身體狀況總是有利無害的。

第二,作為一個管理層,你的一言一語皆可對團隊在日常工作上影響深遠:能以身作則,用行動和語言去感染下屬,又有市場觸覺和細密思維,上品也。

無甚作為,不問世事,純打工心態但無甚承擔者,勉强可視為中品也,因他們雖不能替團隊增值和解困,但至少不會「擾民」。

既無料子,又不心思熟慮便多多攪作但又不設實際,最终害苦他人者,下品也 - 他們這樣比起甚麼都不幹更具破壞性!

因此,中國古語有云:「無為而治」,即不為做而做些無謂事。就如前曼聯領隊莫耶斯一樣,有人將他的失敗歸咎於他不甘被指吃前朝老本,不肯耐心地逐步變革;反而大刀撥斧地完全更换教練層、訓練方法甚至是高調地指現有班底不夠國際级而想換班,這種過份「有為」對一個本身完全未熟悉大球會運作和没有太强往績支持的領隊而言是冒險的,而最後結果也狠狠地摑了他一巴。


當然「無為而治」這種中國文化大智慧可能是一些如頭目C這種霸氣外露又急於表現自己施下馬威的「老外」永遠不會明白的…… 又或者說,現實中又會有多少管理層會真心坦誠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而選擇適度「無為」呢?因此我作為一個「花生友」,只能對她的團隊說聲「祝君安好」!


*文章亦刊於<CTgoodJobs.hk>